產業:又一個臺灣王國的皇冠被摘下

臺灣傳統產業曾經寫下一個又一個「台灣第一」的經濟奇蹟,如此光輝的時代;但今紡織、製鞋、製傘、電扇、家具、玩具、瓷器、景泰藍、聖誕飾品等等等,寶座早已拱手讓人。這雖是產業轉型的必要過程,卻也凸顯臺灣業者長期存在「管理力」、「技術力」與「國際力」不足的盲點。

達爾文曾讚歎:「蘭花,是生物演化登峰造極之作」。所有蘭花中,蝴蝶蘭(Phalaenopsis)顏色千變萬化,結構精巧、性感、高貴,又享譽「蘭花之后」(queen of the orchids),臺灣也曾有「蝴蝶蘭王國」的國際榮譽。農委會考量國際市場現況、外銷競爭力、產品供應鏈及提高農民收益等因素,選定蝴蝶蘭、芒果、台灣鯛及烏龍茶為台灣「四大外銷旗艦農產品」。臺灣蝴蝶蘭位列四大旗艦之首,每年外銷的大苗超過2,000萬株,賺取外匯高達20多億美元,數量高居全球出口第一位,在國際花卉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。

原產於赤道熱帶的蝴蝶蘭,如今出現在溫帶的歐洲,東方奇花成為西方人一觸可及的賞物。蝴蝶蘭按照自然律,絕不會出現在溫帶的歐洲,但荷蘭卻能「人定勝天」,創造出「人工自然」,培育出高品質的蝴蝶蘭,橫掃整個歐洲花卉市場。一株在荷蘭家窗台上盛開的蝴蝶蘭,是這場皇冠爭奪的微幅縮影。荷蘭人,不僅與海爭地,也與自然爭利。隔著半個地球的兩個小國,臺灣與荷蘭不惜為了她展開一場爭戰。

20032008年,僅僅5年,臺灣蝴蝶蘭產量(株數)市占率由+48.9%,跌破2成;反觀荷蘭,卻由2.2%遽升至51.5%。10年前,世界上每2株蘭花就有1株來自臺灣;如今,每2株蘭花就有1株來自荷蘭。就連荷蘭人自己也驚訝無比的說:荷蘭已從由傳統的「鬱金香王國」蛻變為「蝴蝶蘭王國」。短短幾年之間,臺灣「蝴蝶蘭王國」的皇冠又被摘下,荷蘭取而代之!

這是兩個小國的戰爭,也是兩個蝴蝶蘭大國的戰爭。說白了,更是「精準」與「差不多」的戰爭,亦是單打獨鬥與整合力的戰爭。爭奪的核心,不是廉價勞工,也不是廣大廠房,而是精準力。全球化的殘酷競爭,老師傅遇上了新對手。臺灣號稱是蝴蝶蘭王國,還是蝴蝶蘭「亡」國?但這個寶座是否將永遠拱手讓人?

臺灣的傳統銀樓產業同樣面臨著後繼無力、人才短缺的發展窘境。面對新興市場與舊市場的經濟規模完全變革,區域市場的藩籬界線消失,臺灣亟需大格局與新思維,仰賴新人才。近期大批臺灣珠寶業者搶搭中國高漲的經濟列車,蜂擁擠進大陸市場,企圖分一杯羹;卻遺忘了偌大的市場,仍舊依靠「好的商品」創價,而好的商品則仰賴好的「設計」與「技術」生產。蝴蝶蘭「亡」國是借鏡,也是榜樣,臺灣傳統產業存在「管理力」、「技術力」與「國際力」不足的盲點,珠寶銀樓產業如何防範,「設計與研發、技術與科技、行銷與品牌、人力與資本」的管理經營,是不容忽視的策略方針,舊思維終究不敵新潮流;未來人,因應的方法,唯有不斷的學習!

發表迴響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