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泰國商務處邀請招待,2019年9月8日率領48名團員參加「第64屆曼谷珠寶展會」,以及「席隆Si Lom珠寶商圈」進行商業考察,活動為期一週。對泰國政府禮遇接待,由衷感謝。
嚴格來講,泰國現在的寶石礦業已經沒落,今天的珠寶產業發展,主要是利用泰國的地理位置優勢,結合寶石切磨、銀礦產地、交易、製造(較低的勞動成本)的競爭力,延續著珠寶產業的發展。其中泰國籍的華人與印度人,扮演著關鍵的角色。不知,此次曼谷珠寶行程,同學們的收穫與心得是什麼?在此總結兩個方向,幫助大家反思一下。一是明顯的看到商機或可能性,二是還沒有甚麼具體的感受。
一、明顯的看到商機或可能性:
「見賢思齊,見不賢則內自省。」泰國的珠寶產業,無論是官方舉辦的珠寶展覽會活動,或者民間的珠寶商圈市場活動,都提供了我們很多商機資訊。無論您看見的是泰國「長處」或「短處」,做生意本是截長補短,優缺點都是機會和可能性。恭喜您,這意味著你已經具有珠寶商業嗅覺能力了。接下來,就找人討論研究,確立這個想法後,去做吧!
二、還沒有甚麼具體的感受:
一路走來,什麼也沒買到,好像也不知道可以做些什麼事?或者那些東西對自己是有用途的?這種感受,也沒關係!您還是新人,需要更多的努力,在珠寶專業或行業中「體驗」和「領悟」。加油!只能做中學,學中做,慢慢地您自然會嗅覺到商機。
說實話,學院若沒有九年的實力累積,有些基礎建設,要走出去跟別人品頭論足,內在還真沒什麼自信。最近幾年,老師走訪過「香港、中國、韓國、泰國」等地,進行珠寶產業的參訪活動。最大的感觸是,台灣珠寶產業沒有明顯進步,仍然沒有找到台灣優勢,或培養長期競爭力!讓我很憂心。
台灣優勢,先天?後天?先天不利?關於珠寶的天然資源短缺,內需市場太小,經貿政策不彰,國際地位不佳,產業效能分散,勞動成本偏高等問題。台灣後天優勢?台灣人均GDP為55,244美元,資產逾3千萬美元(約新台幣9億元)的富豪共1,570人,且年增幅4%,其中22人身價超過10億美元(新台幣306億元),均居住在台北市,台北市因此躍進全球10億美元富豪人數排行榜單,與東京並列全球第10名。台灣底蘊正統中華文化,無論是教育水平或國民素養,平均值在東南亞國家名列前茅。絕對是台灣看不見的競爭力。
話題回到珠寶產業上。臺灣幾乎不出產任何寶石與貴金屬,現階段除少數寶石級紅珊瑚之外,珠寶原料基本上全數仰賴外地進口。在臺灣經營或從事珠寶事業,自然要以「設計+製造」為利基;倘若臺灣失去了「珠寶設計」和「珠寶工藝」這兩項能力,無法在地生產,依靠「進口」,意味著臺灣珠寶業者根本無利可圖,將永遠輸在起跑點上。
數位時代持續改變著消費者的參與度和期望值,全球化拓寬了消費者的視野,台灣珠寶產業急需一股新生代的投入和效力,引帶臺灣珠寶產業「轉型升級」,迎接數位經濟時代的種種新挑戰。青春年華的您,絕對是台灣珠寶產業的另一道競爭力。加油!同樣要上班,要工作,聰明的您,為何不選擇在珠寶事業上堅持奮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