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位走進珠寶店的客人,看待珠寶的角度與深度都不同。有人要的是社經地位的附加價值、有人欣賞寶石的珍稀與美麗,有人則是深受設計品味或精湛工藝感動。身為業者,應該徹底認識「珠寶」,從材料、造形、製程延伸到價值,唯有真正的專業,才能在這個資訊充斥的年代贏得客戶信賴。
我的本業並非珠寶,2018年與先生結婚後,嫁入夫家準備一起接手這個經營30多年的事業。然而,台灣珠寶銀樓業大多是家族企業型態,經驗偏靠長輩或前輩的口耳傳承,沒有明確的公司體制,或完善的職前教育訓練方案。先生雖比我早些年開始接手,也很難系統化的傳授我專業經驗,對一位初入行者,毫無脈絡可循,面對眼前的一切業務,內心感到無比惶恐。入行半年後,我取得GIA的DG,對鑽石分級已有相當把握,然而每每遇到客製訂單或維修業務時,千頭萬緒,毫無主張,只能持續依賴長輩出面主持,自己完全幫不上忙,即使已經接觸過很多案例,實在很難將每種經驗整合串聯起來;加上,未來還計畫提高訂製珠寶的產品比例,因此與先生決議再學習,選修了珠寶設計師專業職能課程。
選擇臺灣珠寶藝術學院,是因為盧老師曾是我們的上游廠商之一,有經營珠寶工廠的實務經歷。果真課程一結束,我終於把一件珠寶設計、材料、鑲嵌工法種種關聯組織起來了,真正理解成就一件珠寶首飾的每個細節和重點。課程中,老師提供了很多產業資源,累積很多珍貴的經驗,例如珠寶業師的講座、參訪鑽石切磨廠、參訪曼谷珠寶展等,讓身為珠寶新人的我,快速建立產業鏈架構觀念,將思維向上提升,洞悉產業的危機與轉機,不再只是用零售商的眼界去看待珠寶事業,意識到還有更多未開發的市場商機。
回到工作崗位上,自信已經有足夠的專業服務客戶。面對家中的長輩和工廠師傅,也有一定的知識邏輯可以溝通參與決策;平時面對各種經驗老道的商家,也能自在的討論工作事宜,從外行變內行,不再是一個聽眾,變成真正的當事人。也因為先生和我一同學習,彼此思維和語言是一致的,省去了很多溝通盲點,以及不必要的誤解爭執,對我們未來的事業體發展,無疑是一份意外的助益!
2019/09/19 學生郭妮靈敬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