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4月30日盧執行長受邀擔任高雄國際珠寶展會專題講座嘉賓,主講「台灣珠寶走出去-以珠寶設計軟實力」,呼籲台灣業者重視珠寶專業人才的教育問題。
設計,台灣珠寶產業的優勢競爭力
經營發展珠寶事業的要素為「材料、設計、工藝、銷售」。台灣在珠寶的原物料上,目前本地只出產「紅珊瑚」,而這項材料的先天優勢,更締造了「綺麗珊瑚」這樣舉足輕重的企業。「銷售」則因內需市場規模限制經濟發展,外銷關稅壁壘不利國際貿易,小企業型態不敵集團品牌競爭,國內天然資源短缺等先天不利條件影響。因此,發展珠寶「設計」和「工藝」,才是台灣珠寶產業應該要重視、儲備的未來競爭力。
台灣珠寶設計,世界第一
珠寶設計是「以小搏大」的關鍵技術。您或許沒留意到,我的學生代表台灣參與國際珠寶設計比賽,已榮獲50多項冠軍首獎。因此,贏得了香港周大福集團的青睞及贊助資源,贏得中國TTF高級珠寶訂製公司吳峰華董事長的禮遇,以及冠軍設計師榮獲GIA獎學金,獲邀出國受獎,林林總總珠寶設計為國爭光的榮耀事蹟。再者,台灣更有「龔遵慈、趙心綺、胡茵菲、石大宇、陳智權」等多位珠寶設計師,在國際間享譽盛名,珠寶設計的成功、卓越、傑出表現,歷歷在目。
台灣豐富且多元的珠寶設計資源
2012年香港貿發局曾來台,邀請我前往香港指導珠寶設計。為何香港需要取經於台灣呢?設計發展需要「土壤」和「文化」,而香港獨缺,台灣則恰恰擁有相當豐富且多元的珠寶設計資源。台灣面積36,000平方公里,擁有玉山、阿里山、雪山、海岸山脈,以及高山、丘陵、台地、平原、盆地等地形。熱帶和副熱帶林最廣,亦有溫帶、寒帶林,棲地和物種的多樣性世界之冠。加上多元的文化族群,文化資產基底豐沛,新世代人才輩出,珠寶新二代的素質教養高,菁英思維可望突破格局。另外,珠寶產業也被文化部納入文創產業補助範疇,除了政府資源,還有國內很多珠寶協會、公會組織的支持,都是有利於珠寶設計新秀的發展基礎。
認識臺灣珠寶藝術學院
「臺灣珠寶藝術學院」成立於2011年,以「孕育臺灣珠寶設計師品牌」及「創新中華珠寶藝術形式」為宗旨,應用「科學化+藝術化+國際化」的策略方針,積極開拓臺灣珠寶產業的多元競爭實力,扶植儲備產業承續人才,提增臺灣珠寶業的升級力道。最後結語,我歸納出五種全球珠寶店的經營型態:「一、頂級尖端定位。二、珠寶品牌定位。三、珠寶設計定位。四、珠寶工藝定位。五、故事行銷定位。」供大家參考經營方針。一個人要出名,要有某方面的才華;一個店要出名,則一定要有些特色。台灣珠寶產業的優勢競爭力在「設計」及「工藝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