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發表:2018.3/珠寶世界82期p.58
文:臺灣珠寶藝術學院盧春雄老師
珠寶設計系統,是指從事「設計元素、設計過程、設計原則、設計結果」為架構的首飾造形活動。本章節將探討「設計原則」中的「比例(proportion)」這項審美原則。
賞心悅目-比例原則
在人類的造形運動中,比例被當成一種美的表徵,作為設計的基本原則,以便求得變化和統一。廣義的比例是一個衡量物體造形「大小(scale)」與「尺寸(size)」有關的名詞。在造形上,比例是指「長度」或「面積」等屬於度量之間的一種比率;比例原則促使設計中的部件與部件,或局部與整體之間能達到「賞心悅目」的程度。當造形建立在特定或明確的數值秩序時,會得到均衡美感,古代學者就把它公式化,定義了「等差數列、等比數列、調和數列、費博納基數列、貝魯數列、畢氏定理、黃金比例」等比例公式。比例觀念被人靈活運用在建築、繪畫、雕塑、傢俱及工藝等多項造形活動中,對後世影響極深。
造形藝術有句箴言:「形隨機能(form follows function)」。這種以物體構造外表來決定功能的觀念,在工業設計上尤其顯著,雖然在珠寶設計上並不特別強求,但仍非常重要。「裝飾美」是珠寶首飾的重要功能之一。創意賦予設計師很大的自由空間,但在美的信念上,自由並不代表可以全然不顧及「實用」和「美觀」的法則。珠寶設計的比例原則,主要用以探討首飾之「長寬比例、面積比例、與人體之比例」的美感關係。
長寬比例
在設計應用上,長寬在1:1至1:2之間的比例造化最經典,所以「正方形、平方根長方形、黃金比例長方形」成為最常被使用的比例。設正方形的一邊為1時,其對角線為√2(即白銀比例長方形)。若寬為1,長為√2時,此長方形稱為√3(即青銅比例長方形)。√2長方形的對角線為√3,√3長方形的對角線為√4……如此類推,可用作圖方法求出許多寬和長的比為平方根的長方形。其依次的比例也形成一種漸進而諧調的美感。此外,利用矩形邊長的一半為中心點,與對角點連接線為半徑,產生1.618的長度,這個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比例公式,正是舉世聞名的「黃金比例分割」。
比例應用要素是考量造形在設計中的尺度,比例原則的應用方式有「解構(欣賞)」及「建構(創造)」兩種。設計師先繪製出基本的首飾雛形後,可用十字軸丈量的方式,或利用長方形當外框包圍雛形的方式,「解構」出雛形的長寬比例。「建構」方式是先設定出一個長寬比例理想的方形或十字軸,之後在其架構中繪製內部元素的基本造形運動;通常較不鼓勵初學者採用這種方式,原因是容易畫地自限,被束縛失去了自由。
▲長寬比例在設計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環。
▲項鍊與比例的關係示意圖。
實體與虛構面積比例
當首飾造形體積及邊界大致確定後,接續是進行體積的「虛實」劃分,即「比例分割」的觀念。造形體積的虛實比例分割決定了「量感」。形體建立在「實體」與「虛構」的面積上,實體面積構成的元素為「點、線、面」;虛構面積的構成元素為「鏤空及涵蓋」面積。當分割比例「虛大於實」會產生輕巧活潑的量感,「實大於虛」則產生穩重端莊的量感。實體面積比例過高或過度重疊及重複時,容易顯得單調或沉重,可善用點、線、面的配置來構成實體空間。
虛實面積合併運用可豐富空間的變化。應用數學方式進行空間分劃,可創造「漸變」或「漸層」的現象。漸變形式是在兩個尺寸相差懸殊的形態之間,用一系列相似又諧調的演進方式加以連結。漸層形式則表現出律動感,律動在自然界隨處可見,石落水面造成的同心圓漣漪,花瓣綻開所呈現的秩序等。「漸層」實質上是以「比例」為基礎,但其應用並不限於比例原則上。
當造形體積被分割成兩個以上,分劃方式就不勝枚舉。主要取決於「個別、特別」及「有、無主石」的首飾,尤其以設有「主石」的首飾。配置「副石」尺寸不應大到可與「主石」抗衡,也應避免尺寸過小而被埋沒、形同虛設。此外,進行比例分割設計時,仍須留意線條的方向性所造成之視覺效果,如律動、穩定、均衡等現象都將影響人的感受,應隨時納入考量。
首飾與人體的比例
「裝飾美」是珠寶首飾的主要功能之一,促使佩戴者更加舒適與出色,是珠寶設計之目的。設計師除考量珠寶首飾的尺寸大小之外,更應顧及首飾與佩戴者的比例是否合宜,因為首飾的大小長短、寬窄粗細比例,關係著「物理工學」和「人體工學」。是以,「形式」的合理實用,即是「形隨機能」,「形制」的合情美觀性,即為「形隨藝術」。
珠寶首飾形式以「胸飾、項飾、戒飾、耳飾、腕飾」為主流。形式的形制規範建議如下:胸飾的尺寸以人體表面積1%為原則,大小如同一個手掌的範圍之內。項飾的長度比例關係,通常越長則面寬越窄,如索鍊、長結繩鍊、Y字鍊形式常以細版型態。戒飾為不阻礙手指的活動,戒面寬度以兩根指寬,長度則以單節指骨為限,高度不超過戒圍兩倍最佳。耳飾尺寸參考單耳朵的體積大小為模範,長度不低於臉頰下巴比例為宜。腕飾可依個人體態或偏好設定,並沒有特定形制規範,以賞心悅目為準則;美感仰賴珠寶設計師的品味實踐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