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成珠寶商家標示不清
台北市消保官選在母親節前夕,會同商業處人員前往珠寶店、精品店及知名百貨公司專櫃稽查商品標示內容,有八成商家商品有價格、製造商資料、產地、製造日期標示不全或無中文保證書狀況,其中不乏國內外知名品牌。
主任消保官陳信誠呼籲消費者,購買昂貴鑽石、珠寶、金飾時,一定要仔細查閱相關說明或問清楚業者,保障權益。
陳信誠說,鑽石珠寶市場品牌、款式與價格相差甚大,但是依據消費者保護法,業者應對消費者充分告知商品資訊,商品標示所用文字應以中文為主,以英文或其他外文輔助。
消費者如發現業者未註明商品成分,應主動詢問,如金飾含金比例、珍珠為天然成品或是珍珠粉合成、鑽石是否有GIA認證、水晶是天然或是人工水晶等。
消保官與商業處共稽查二十家業者,包括只供中國觀光客採購的專賣店、北市東區及西區傳統精品珠寶店,及百貨公司專櫃品牌。
稽查結果中,僅有卡地亞(Cartier)及天華珠寶完整標示包含標價、原製造廠商資料、品名、淨重或尺寸、進口商資料、原產地及製造日期等項目。
其餘專賣店、傳統精品珠寶店等業者,商品未標示製造商資料、原產地、製造日期及價格情況很多;甚至部分珊瑚飾品還標示療效功能,將移給衛生局處理。
商業處將發函業者限期改善
百貨公司連鎖品牌也未標示完整資料,包括微風廣場Dazzling水晶手鍊商品僅有材質中文說明,知名鎮金店商品主要成分及淨重均以英文標示,知名銀飾品牌GEORG JENSEN僅給英文說明書等。業者不符規定部分,商業處將發函告知業者限期改善,否則將處以罰款兩萬元至二十萬元不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