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珠寶形式設計法》-6.對比之美

在珠寶設計上,純粹使用「材料」的表現方式,可稱為「形式」設計。應用「題材」的表現手法,亦稱為「內容」設計。設計過程中所產生的種種問題,則不離形式及內容兩者之關係。造形藝術有其共有之【美的形式原理】,只是一般人視而不見,今天為大家揭示「對比」之美。

「對比」又稱為「對照」,是二元關係,其安排方式恰與調和相反,是將兩種性質完全相反的構成要素並置一處,企圖達到兩者之間互相抗衡的緊張狀態。舉凡形狀、色彩、質感、方向、光線…等,均可形成或大或小、或濃或淡、或粗或細、或左或右、或明或暗…的對比效果。

造形藝術中,有形的對比形式可歸納出兩種:一、視覺對比元素包括「形狀、色彩、大小、肌理(質感)」。二、關係對比元素包括「位置、空間、方向、重心(中心)」。項鍊使用了「綠白(色彩),多少(大小),高低(立體和平面),長短,動靜,虛實,開放和封閉,放射和輻射」等對比形式,不妨靜靜品味觀賞,逐一探索識出。

藝術創作,無論其形式表現如何,藝術家對自己所表現的對象,總是會「有所側重,有所強調」。對比手法是將設計物件一分為二,形成「強調」和「基調」,強調自然成為焦點,讓設計言之有物。下一篇為大家介紹「律動」之美。文:臺灣珠寶藝術學院盧春雄。

發表迴響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