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彙整: 設計美學

【真善美組織表】

猶記得母校之歌「真善美新為吾校訓,實教實學即知即行。」當年無知,哪聽得懂背後真諦。甚幸,畢生一直以藝術文化和美術工藝為業,愚鈍不敏,遲遲要到不惑之年,方有所感悟。

「真、善、美、新、愛」人類的價值,都是抽象的哲學性概念,必須結合具體的事物或活動來實現。「現代珠寶首飾(Fine Jewllery)」,Fine在漢語詞典中被譯為「美好精緻、正向有價」之意。是以,珠寶首飾在人類生命的重要時刻,扮演著人與人之間,傳遞真情和獎勵紀念的最佳媒介。因此,珠寶首飾之設計目的,自然以此為宗旨。從事珠寶業的人,應把握住珠寶首飾之真諦?倘若沒有?那就是瞎忙,瞎折騰了!

何其有幸,受文化巨擘 漢寶德大師的啟迪,他晚年推行台灣生活美學運動,因緣際會,伺機向大師學習了很多文化藝術理想。某日,我將此圖表呈現給他,老人家仔細端看了幾分鐘後說:「好,很好,完整了!」感念大師賜教。

漢教授提倡的生活美學運動目標:「培育一般大眾在日常生活中,對視覺環境的一切,有判別美感高下的能力;從而改造視覺環境的美感品質,並進一步為美所感動。最終達到提昇精神生活品質,淨化心靈之目的。」其實,時尚也是一種生活美學運動。珠寶首飾所創造的瞬間驚喜、持續的感動、永遠的眷戀,是源自於對生活細節的講究。「講究」是改變生活品質,提升生命價值的簡單法則,正是生活美學應秉持的態度,更是靈性生命昇華的泉源。謹此,獻給珠寶,並緬懷漢老師。

美好年代,孕育現代珠寶藝術的誕生

1880年至1914年間,這世界歷經了羅馬以降未曾目睹的劇變。─法國詩人 Charles Peguy

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期,是技術革新、經濟繁榮與美好希望的年代,美國稱之為「鍍金時代- The Gilded Age 」,大英帝國為「愛德華時期- The Edwardian Period 」,法語則引用「美好年代- The Belle Epoque 」為這個時期做了最美好的註解;同時,它本身亦形成一代絕美的「珠寶風格- jewelry style 」形式表徵。

閱讀全文 美好年代,孕育現代珠寶藝術的誕生

時尚教主-黛安娜·弗里蘭Diana Vreeland

黛安娜·弗里蘭(Diana Vreeland)於《哈潑時尚》(Harper’s Bazaar)擔任長達25年之專欄作家,後續於1962-1971年間主掌Vogue總編輯。聰慧敏銳而目光獨到的她,發覺魅力與吸引力並非取決於天生外貌優劣。品味優雅而深富前瞻性的她,大膽於攝影專欄中應用「高級訂製服裝(haute couture)」與「時裝珠寶(costume jewelry)」,激發當代設計師創作「新時尚(the new chic)」靈感。

閱讀全文 時尚教主-黛安娜·弗里蘭Diana Vreeland

《珠寶形式設計法》-6.對比之美

在珠寶設計上,純粹使用「材料」的表現方式,可稱為「形式」設計。應用「題材」的表現手法,亦稱為「內容」設計。設計過程中所產生的種種問題,則不離形式及內容兩者之關係。造形藝術有其共有之【美的形式原理】,只是一般人視而不見,今天為大家揭示「對比」之美。

「對比」又稱為「對照」,是二元關係,其安排方式恰與調和相反,是將兩種性質完全相反的構成要素並置一處,企圖達到兩者之間互相抗衡的緊張狀態。舉凡形狀、色彩、質感、方向、光線…等,均可形成或大或小、或濃或淡、或粗或細、或左或右、或明或暗…的對比效果。

造形藝術中,有形的對比形式可歸納出兩種:一、視覺對比元素包括「形狀、色彩、大小、肌理(質感)」。二、關係對比元素包括「位置、空間、方向、重心(中心)」。項鍊使用了「綠白(色彩),多少(大小),高低(立體和平面),長短,動靜,虛實,開放和封閉,放射和輻射」等對比形式,不妨靜靜品味觀賞,逐一探索識出。

藝術創作,無論其形式表現如何,藝術家對自己所表現的對象,總是會「有所側重,有所強調」。對比手法是將設計物件一分為二,形成「強調」和「基調」,強調自然成為焦點,讓設計言之有物。下一篇為大家介紹「律動」之美。文:臺灣珠寶藝術學院盧春雄。

《珠寶形式設計法》-5.比例之美

在珠寶設計上,純粹使用「材料」造形的表現方式,稱之為「形式設計」。應用「題材」為元素的設計表現,則稱之為「內容設計」。「形式」設計中其實是充滿著「內容」,只是一般人視而不見,這看不到的內容就是【美的形式原理】。今天為大家揭示【美的形式原理】中的「比例」,同樣藉由這款組配成形的項鍊來解析。

閱讀全文 《珠寶形式設計法》-5.比例之美

《珠寶形式設計法》-4.造形之美

在珠寶設計上,純粹使用「材料」造形的表現方式,稱為「形式設計」。應用「題材」為元素的設計表現,則稱之為「內容設計」。「形式設計」中其實是充滿「內容」的,只是一般人視而不見。這看不見的內容就是【美的形式原理】。今天為大家揭示「造形之美」,同樣藉由這款組配成形的項鍊來解讀。

從遠處觀看這條項鍊,造形取決於「上內圈」和「下外圈」所構成的樣式,並以「下外圈」定義其構圖,如倒三角、圓形、方形或Y字構圖等形式。形式另有樣式、款式之意,項飾依據長度則可再分成:「1.頸鍊,2.領鍊,3.公主鏈,4.瑪蒂妮鍊,5.禮服鍊,6.索鍊,7.長索鍊,8.Y字鍊」等多種形式。

形,是「直覺性」的萃取,不暇思索的認知。您是否可以辨識出這款「倒三角構圖」的項鍊屬於哪一種形式,珠寶業者會稱呼它為「瑪蒂妮鍊」。另外提點一下,項鍊的「上內圈」構成是封閉,「下外圈」構成則呈開放形式,希望引起您的關注。

刻意的形化,特別有股「被設計」過的感覺。一個優美的形,建立在「適當的比例,對稱的形態」上,所以下一篇為大家介紹「比例之美」。文:臺灣珠寶藝術學院盧春雄。

《珠寶形式設計法》-3.平衡與對稱之美

在珠寶設計上,純粹使用「材料」的造形表現方式,可稱之為「形式設計」。應用「題材」為元素的設計表現,則稱之為「內容設計」。形式設計法中是有「內容」的,只是一般人視而不見。形式設計法中之內容是指【美的形式原理】。

閱讀全文 《珠寶形式設計法》-3.平衡與對稱之美

《珠寶形式設計法》-1

設計是具有相當重要的「視覺傳達」意義。在探討設計創作的元素之時,通常區分為「形式form」與「內容content」。而設計過程中所產生的種種問題,則不離形式及內容兩者之關係。

純粹提供一個視覺觀點,或是一種由不同設計元素與設計原則所構成的視覺安排表現,這種方式稱為「形式」。敘述一件事物、一個故事,或意圖借由作品本身對觀賞者傳達訊息,這種表現手法稱為「內容」。

————–

🚗連結查看2021年最新開課時間(持續更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