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彙整: 工法技術

金工技法:點翠工藝


點翠工藝

點翠工藝是中國一項傳統的金銀首飾製作工藝。它是首飾製作中的一個輔助工種,起著點綴美化金銀首飾的作用。

翠,即翠羽,翠鳥之羽。點翠是我國傳統的金屬工藝和羽毛工藝的完美結合,先用金或鎏金的金屬做成不同圖案的底座,再把翠鳥背部亮麗的土耳其藍色的羽毛仔細地鑲嵌在座上,以製成各種首飾器物。

據說,翠羽必須由活的翠鳥身上拔取,才可保證顏色之鮮豔華麗。翠羽根據部位和工藝的不同,可以呈現出蕉月、湖色、深藏青等不同色彩,加之鳥羽的自然紋理和幻彩光澤,使整件作品富於變化,生動活潑。

雖然沒有寶石的炫亮華麗,但是點翠製成的飾物,自有一種艷麗拙樸之美,體現了東方飾品注重細節,講求工藝的精細、含蓄之美。

製作工藝

點翠工藝製作出的首飾,光澤感好,色彩艷麗,而且永不褪色。它的製作工藝極為繁雜,製作時先將金、銀片按花形製作成一個底托,再用金絲沿著圖案花形的邊緣焊個槽型,在中間部分塗上適量的膠水,將翠鳥的羽毛巧妙地黏貼在金銀製成的金屬底托上,並順應翠羽紋理接合無縫,形成吉祥精美的圖案。這些圖案上一般還會鑲嵌珍珠、翡翠、紅珊瑚、瑪瑙等寶玉石,越發顯得典雅而高貴。

點翠的羽毛以翠藍色和雪青色的翠鳥羽毛為上品。由於翠鳥的羽毛光澤感好,色彩艷麗,再配上金邊,做成的首飾佩帶起來可以產生更加富麗堂皇的裝飾效果。後來,也由於不忍傷及鳥類而在清末民初出現以景泰藍或是點綢子、點專用紙來製作取代。當然,從純工藝的角度看,兩者差距是顯而易見的。現在生產的點翠首飾,採用均為替代品。懂得點翠工藝的人已經很少了。

歷史發展

自古的帝王服裝王后的鳳冠,就採用翠鳥鳥羽作為裝飾,經歷漫長歲月仍是鮮豔閃亮。所以,羽毛點翠工藝這項傳統的金銀首飾製作工藝在我國流傳久遠,其工藝水平不斷提高,發展到乾隆時代已達頂峰。由於翠鳥已是國家保護動物,目前生產的點翠首飾,應屬替代品。而點翠工藝也日漸式微。這種中國傳統的首飾製作工藝,正漸漸的淡出人們的視線。

翠鳥_1~1.JPG

點翠原料

翠鳥,又叫翡翠。它全身翠藍色,腹面棕色,平時以直挺英姿,棲息在水旁,很長時間一動不動,等待魚蝦游過,每當看到魚蝦,立刻以迅速兇猛的姿勢,直撲水中,用嘴捕取。有的時候,還可以看到它鼓翼飛翔距離水面57米,好像懸掛在空中,俯頭注視水面。翠鳥的巢常築在田野堤岸的沙土中,掘成隧道,深為60厘米左右。翠鳥的翠羽由於折光緣故,翠色欲滴、閃閃發光,翠鳥因此而得名,也正因這綺麗奪目的羽毛而美名遠播。

仿點翠

翠鳥羽毛鮮藍光澤,再配上金黃閃閃的邊緣,藍橙互補色對比強烈,襯托古代仕女烏黑如雲的秀髮,猶如幽幽湖水上點點靈動的浮光魅影。然而翠鳥嬌小,羽毛柔細,即使製一朵精巧的頭花,卻要犧牲許多美妙的小生靈,因此後世出現了多種仿點翠的飾品。

仿點翠一般常見有孔雀羽的,這樣的飾品基本都是戲裝,很好分別,羽枝粗軟,胎體一般輕薄,整體做工不會很好,一般也不會有很好的保存,孔雀羽的防水性遠不如翠羽,遇濕氣就會起翹鬆脫掉落,另一種是民國時期比較常見的藍色進口粗紋紙,這種紙比較厚,也有一定的防水性,可作為替代品,因為翠羽難得,而且用紙張黏貼的難度要比黏羽毛簡單容易得多,還有就是藍色的顏料,這幾種在市場上細心一點還能見到。雖然這些廉價的仿製品不能於珍貴翠羽製成的飾品媲美,但卻從另一方面表現出人們對點翠飾品的喜愛。

珠寶設計-傳統金屬工藝

文明構成的條件取決於:一、人口群聚的社會結構,二、冶煉金屬的能力,三、文字的發明和使用;其中,當屬冶煉金屬最引人生惑。

嚴格來說,歷史學者定義「冶金技術」在文明條件中的地位並非毫無根據,只因現代科技文明高度發達,金屬早已和生活緊密結合,自然沒什麼特別值得稀罕。 閱讀全文 珠寶設計-傳統金屬工藝

珠寶設計-珠寶首飾製造技術

金屬鑄造法是以可「熔失」的材料製作模型,針對模型四周進行包覆一定厚度的耐火材料層當作澆注鑄模,澆注鑄模完成後,不必分開澆注鑄模取出模型,而是將鑄模與模型同時加熱升溫,則模型熔融流出或化燼消失而形成模穴,熔解液態金屬注入鑄模完成製作,故通稱為包模法。

包模法可採用的熔失模型材料以「蠟、水銀、保利龍(聚苯乙烯)及熱塑性塑膠、有機物質」等,其中採用最廣、最為普遍的是蠟模;因此,包模法一般常稱為「失蠟」或「脫蠟」鑄造法。 閱讀全文 珠寶設計-珠寶首飾製造技術

主要寶石鑲嵌施作反應分析表

 

 

 

鑲工反應

煮沸反應

蒸氣反應

酸泡與

鍍金反應

DIAMOND鑽石

10

很好

極佳

極佳

極佳

RUBY&SAPPHIRE
紅、藍寶石

9

很好

可以

可以

可以

EMERALD祖母綠

7.5~8

小心;

寶石在壓力下通常會造成破裂

小心;

只能在溫水中清洗

小心

小心;過熱會

影響浸油處理

甚至於破裂

JADEITE&NEPHRITE
翡翠和台灣玉

6~7

極佳

可以;

熱度會使染色物質變色

可以

小心;酸會

影響光澤

PEARLS珍珠

2.5~4.5

尚可;

承受壓力很差

小心;會失掉色澤

尚可

極糟;會被酸

溶蝕

OPAL蛋白石

5.5~6.5

小心

小心;煮沸會使寶石碎裂或龜裂

小心

小心

AQUAMARINE
海藍寶石

7.5~8

尚可~可以

尚可~可以;

避免溫度改變

尚可

可以

AMETHYST&CITRINE
紫水晶和水晶類

6.5~7

可以

尚可~可以

尚可~可以

尚可~可以

CATSEYE & ALEXANORITE
貓眼石和亞歷山大石

8.5

很好

可以

可以

可以

CORAL珊瑚

3~4

可以

小心;可能失去色彩

尚可

極糟;酸液

中會溶解

TANZANITE
坦桑尼亞石

6.5

小心

小心

小心

尚可

TOURMALINE

電氣石

7~7.5

尚可~可以

尚可

尚可

尚可~可以

KUNZITE & HIDDENITE
孔賽石和喜得耐

6~7

小心

小心;煮沸可能會碎裂

小心

尚可

AMBER琥珀

2~2.5

極糟,

容易刮擦傷

極糟;不可煮沸

小心~尚可

極糟;會溶解

GARNET

柘榴石族群

6.5~7.5

尚可~可以;

壓力會造成破損

小心~尚可

尚可

小心~尚可;

酸影響寶石

的光澤

IVORY象牙

2.5~3

尚可

小心~尚可;

經染色過的會失去顏色

可以

小心~尚可

寶石鑲嵌延伸加工問題

碎鑽.JPG

 

一些有關於寶石在磨光或鑲造時應注意的常識,已經被現在的珠寶商及寶設計師們所重視,因為一顆漂亮的寶石在鑲製作業中,因疏忽而遭受損傷或破壞,那是一件很遺憾的事,因此我們製作了一個圖表,提供普遍常見的寶石,在工作中該與不該等注意事項作簡略的摘要,資料並不是提供作為寶石美與特性的評價之用,而是揭示寶石本身的性質作為研究參考,希望能鼓勵珠寶商們繼續努力充實寶石學之知識,同時也希望該圖表的簡而易懂的說明,像一把鑰匙開啟更廣闊的珠寶世界。

參考圖表前,務必確定各項目名稱及說明,並註明各類寶石處理時須留心的事項,如有浸油處理(如祖母綠)或染色處理(如青金石),尤其是施作「蒸氣、煮沸、超音波清洗、鍍金或稀酸溶液處理」,一定要注意避免溫度在處理過程中迅速改變。寶石進行類似熱處理或清洗時,其硬度與其韌度這兩項重要因素得加以說明:

 

硬度:

是表示寶石所能承受刮擦的程度,不要把它與韌度給弄混淆了,韌度是寶石經得起各種不同型態重力的強度或能力,舉例:風信子石在莫氏硬度表中是7.5,但是卻非常容易破碎,並不非常堅固,配戴時不容易刮損傷擦,卻十分容易碰損破裂;甚至於鑽石,地球最硬的物質,十分堅固,但仍可以劈裂,雖然鑽石能抵抗大部份形式的重力,但若與尖銳的東西撞個正著也會導致破裂。

鋼鐵製工具如銼刀之類,可能損傷硬度在6度或更低的寶石,使用硬藍膠砂輪來整修鑲爪檯座,除鑽石以外,其它的寶石都可能會磨傷,應當用較軟的灰色輕石砂輪來整修在5度以上的有色寶石,硬度在5度下的寶石不可直接用磨砂輪來整修,避免傷害寶石。

 

鑲工:

一切鑲嵌工作必須全程謹慎小心,任何寶石鑲嵌中,銼刀、鋸線等工具都可能對它造成危險,鑲爪時的力量,決不可直接、正面的將爪尖抵觸腰面,只能在腰的上方或下方。鑲置寶石隨時利用放大鏡檢視寶石,是否有因壓力造成損傷或裂紋,並且避免過度緊束的壓力,假如寶石屬透明性,可利用筆燈來檢視一些可能的問題,如內瑕或外裂等。此外,可以舖設布巾於工作抽屜中,避免作業過程中寶石掉落於金屬托盤內,同時避免隨手將工具陳設放置在托盤中。

 

煮沸清洗:

需煮沸有色寶石務必特別小心謹慎,千萬不要把任何有色寶石直接放進沸水中,應置冷水中逐漸加溫加熱到沸點,切記避免處理寶石的水溫有急速的改變。永遠不要煮沸紅寶石或祖母綠,許多經過浸油處理的寶石,煮沸後會失去其色彩,諸如此類首飾應先取下寶石,等處理後再把寶石重新鑲嵌,當清洗這類寶石時,在溫水中可以加一點中性的清潔劑或肥皂水,用柔軟的毛刷梳洗即可。

 

水蒸氣清洗:

決不可用水蒸氣直接對冷的寶石直接沖洗,需先以溫水適應,不可直接以熱水浸泡,待寶石溫體後施以水蒸氣處理,用水蒸氣清洗寶石時,不可用金屬夾鉗來夾持住寶石,只能夾住金屬托架,避免夾鉗導熱傷害寶石。

 

超音波清洗:

寶石拋光後以超音波來清洗,要先確定超音波中的溶液是溫的,特別要留意熱處理過的寶石,圖表中所註明的寶石要避免,並根據超音波製造廠商提供的清洗指示作業及注意事項,避免不正確的使用。

 

酸處理:

在酸液中進行浸泡和鍍金過程,必須注意避免溫度的急速改變,保持鍍金槽的溫度,鍍金後並用溫水沖洗。對於可能有經過染色處理的寶石、有機質寶石(真珠、珊瑚)等,絕對不可置於酸液中,以免受到損害。圖表中「酸性反應」項目應避免使用酸液處理,同時對於易浸透的寶石如土耳其石,孔賽石等也應避免進行酸處理。

珠寶鑲爪取決條件介紹

珠寶鑲嵌先評估「一、寶石的克拉數大小。二、寶石的切割形式。三、寶石的物理特性(硬度、韌度、內含物)。四、鑲座造形構成。五、設計美觀。」等條件,再取決鑲爪的「大小(粗細)、數量、造形、爪距、位置」綜合考量。

 

鑲爪造形通常可修飾成:「圓珠狀、水滴狀、三角狀、正方形、方塊狀、梯形狀、心形狀、L字形」等。鑲爪主要功能除了嵌制固定寶石外,有些內含物鄰近腰圍周緣的寶石,亦可以適度利用鑲爪作為遮掩美化。鑲爪覆蓋寶石的位置要儘量避開切割面交會的稜線尖端,以防金屬壓迫損傷寶石。對於腰圍刻有證號編碼的周緣必須顯露,不得讓鑲爪遮蓋,造成無從辨識之困擾。

 

鑲爪的分佈及配置以對稱性美觀為見勝,仍須兼顧寶石鑲嵌在整件首飾造形中所處的位置適度調整,例如首飾造形邊緣外側的鑲爪,比較容易接觸到外物,受摩擦或掛勾的機會相對提高,因此可以適度將鑲爪變粗,或覆蓋面加大,甚至以雙爪共構強化,同時鑲爪也要貼緊寶石不要產生縫隙,造成金屬鑲爪掛勾衣料纖維,令佩戴者感到不悅。

珠寶設計-珠寶鑲嵌工藝

珠寶鑲嵌工藝,是將貴金屬製作成某種首飾結構,以便將寶石固定於其上。珠寶首飾通常是由寶石及貴金屬所結合構成的配戴性飾品,貴金屬特性具有優越的可塑性及延展性,能以塑性加工或鑄造方式製作成各種造型;如果施以適當的構造,便可以將寶石固定於其上,不但具備寶石保護功能,還能襯托出寶石璀璨的光澤,以及創造整體造型美感。


通常硬度條件較高的寶石適合施作切割面或雕刻面加工,硬度較低的寶石則常切磨成蛋面狀呈現;珠寶工藝家順應寶石「特性」及「切磨面狀」考量鑲嵌方式,除了要保護寶石不致於因配戴碰撞損傷外,施作適當的鑲嵌工法,同時能巧妙地為寶石加值加分,例如應用鑲爪遮掩寶石內含物或裂紋理等,用鑲座托高寶石厚度,看起來更有份量,甚至將鑲爪設計成種種創意造型,一舉兩得,裝飾性效果使寶石更加美觀。


由於大部分的寶石受溫遇熱會造成毀損,因此寶石鑲嵌的工作絕大多數是在常溫下施作,應用金屬塑性加工的方式進行。用以固定及抓牢寶石的金屬構造必須恰到好處;「不及」可能會導致寶石的牢固性不佳;「過之」則會遮掩寶石的璀璨光華。寶石的造型有刻面、蛋面、圓珠形和不規則形,不但要依寶石的形狀選擇適當的鑲嵌方式,還須考慮其質地之硬度與韌度,以免在鑲嵌過程中損害寶石。


常見的寶石主要鑲嵌方式有六種,分別如下:


1. 爪鑲(Prong Setting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This is a image


以數支貴金屬爪子攀附抓牢。此法僅以數個固定點抓扣住寶石,對寶石的干擾最少,因此幾乎可以完整呈現寶石,擅用於切刻面之寶石,蛋面寶石亦可使用。


爪鑲的鑲爪也可以施作成造型使用,設計師可以巧妙將首飾的造型圖樣延伸應用,成為鑲爪功能融入考量,覆蓋面積不建議太大,避免過度遮掩住寶石的璀璨光華。此外,一支鑲好碎鑽的爪鑲座,也可以當成「單支爪」用,環繞著主石周邊,替代、扮演鑲爪的功能。爪鑲檯座大致以線圈座及版座兩種,爪鑲版座通常適用較大的寶石為底座,亦可作封底考量。


翡翠玉石經常以雕件造型出現,玉石雕件鑲嵌檯座是依循著雕件輪廓取下適當厚度之金屬板材,並加以修飾邊緣後,再依邊緣向內繪製框架,鋸下等寬框架,視玉石雕件背部起伏以磨頭削屑框架,使之服貼金屬框架;再以焊接方式固定爪鑲後修飾即完成。將玉石雕件與金屬框架重疊正視,以正面觀察看不見金屬框架為依憑,取決框架輪廓之大小,框架之寬度則視玉石雕件條件判斷,寬度至少維持在2mm以上,比較有支撐作用功能。焊爪位置除了考量「固定與支撐」條件外,比較建議的理想位置是以玉石雕件內凹之輪廓點為佳,一來是鑲爪藏設於內凹處比較不易被外力移晃鬆動,再來是內凹處有隱藏作用,相對比較雅緻。鑲爪因為延展工性的要求,適合使用成色較高之貴金屬,以18~16K為優。


2.包鑲(Bezel Setting


 This is a image  This is a image


This is a image     包鑲(側).jpg


以一圈貴金屬薄片包裹環抱住寶石的外周圍。此法多用於蛋面寶石,但也可以用於刻面寶石。綠柱石系中的祖母綠寶石相當脆弱,由以切割成八角形的祖母綠施以包鑲工法要特別留意。


 


3.夾鑲(Chanel Setting


夾鑲.jpg


將寶石埋入長條形的貴金屬槽縫中,靠槽縫內側左右兩邊的貴金屬夾持而固定。此法用於硬度及韌度較高的小粒刻面寶石,例如鑽石、紅寶石、藍寶石等。寶石造型可為圓形、長方形或長梯形,亦可將寶石整排夾持固定。


4.密釘鑲(Bead Setting):


釘鑲(正).jpg 釘鑲(側).jpg


密釘鑲俗稱「滿天星」,係指將小粒狀切割面之寶石(通常稱為碎鑽)塞入貴金屬底板上預先鑽挖出的鑲孔中,再以金工雕刻刀,挑挖鑲孔旁的貴金屬底板,起出數個金屬釘粒(俗稱起釘),用於壓覆寶石邊緣固定。然後再將這些釘粒子,以適當大小的半凹圓珠工具(Beading Tool)擠壓整型成細小的半圓珠。最後再以金工雕刻刀具修飾整平貴金屬底板,以呈現光芒。


由於密釘鑲的起釘作業與貴金屬的成色有絕對的關係。成色越純,貴金屬雖然可塑性及延展性,可是過度柔軟,硬度及韌度並不適當。因此以18K750)成色的硬度及韌度最佳。成色過低則韌度差,太硬容易斷裂而不理想,成色至少維持在14K以上,工性條件會比較妥當。


5.毛邊鑲(Bur Setting):


毛邊鑲又有義大利鑲或歐洲鑲之稱,係將切割面寶石埋入貴金屬鑲孔中,再以金工雕刻刀自鑲孔旁的貴金屬上挖出數個細小的金屬尖爪,用以固定寶石;歐洲鑲則以擠壓斜面邊緣方式嵌入,故無須挑起金屬尖爪,此法多用於圓形切割面寶石,外貌類似包鑲,但並非以貴金屬包邊裹住寶石外圍,因此不會使寶石看起來較小,相當適合碎鑽鑲嵌。


6.珠座鑲


真珠或其他圓珠形的寶石通常會事先用鑽針,鑽好半徑深的孔洞。貴金屬鑲座類似圖釘,如一碗盤形狀底座和一根圓柱形插針,將插針插入圓珠半徑孔中,並以黏著劑(例如環氧樹脂)輔助固定即可。


鑲嵌工藝是珠寶工藝最大的特色之一,透過繁複細膩的工法,將貴金屬製作成各式檯座,並與金屬造型結合成首飾,補強了寶石無法穿戴的功能。珠寶設計師透過巧妙安排,可以利用鑲嵌工藝修飾寶石外型與遮蔽小瑕疵,有為珠寶加分的效果,同時體現珠寶工藝家對複合材質特性的掌握與應用能力。


 


※引用請註明出處:盧春雄著《珠寶設計應用學,台北巿,20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