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彙整: 工法技術

黃金工藝:噴砂工法 

噴砂,另有珠擊法之稱,是針對素材表面進行的一種破壞性加工方式,利用細小的研磨砂材顆粒,對素材表面衝擊,讓表面產生像顆粒化般的凹陷,使之形成霧面或侵蝕面,進而達到除銹、去毛刺、去氧化層、應力處理、摩擦係數調整、精密度調整、高附著力、美化、霧化、消光…提升素材表面的光潔度,用途相當廣泛。

純金硬度只有2.5度相當柔軟易變形,且純金首飾通常不電鍍。金飾素材主要運用噴砂處理,讓表面有「咬花面」的感覺,經光線折射產生不規則的極細微反射晶亮,達到消光、亞光、柔光、霧面質感的裝飾工法。噴砂對金飾除了產生美化作用外,還有強化作用,促使純金首飾硬度增強,達到較不易刮傷耐磨變形的條件。常用於純金首飾噴砂之砂材總類有:「金鋼砂,碳化矽,玻璃珠,鋯砂」等,搭配空氣壓縮機,以風壓力帶動砂材噴掃衝擊金飾表面的處理方式。

挑戰【2017囍福結婚金飾國際設計大賽】,奪得黃大獎金1公斤!更多的黃金工藝資訊,敬請關注臺灣珠寶藝術學院Line粉絲專頁』https://line.me/R/ti/p/%40jart,詢問索取免費參賽資料光碟!包含「活動規則、金飾賞析、設計思維,金飾製造工法簡介」等內容。

LineQR

黃金工藝:走水工法

「真金不怕火驗」是人人皆知的道理,是指純金燒熔不會產生氧化現象而變質。所以焊接純金首飾不需要刻意使用焊料,只需要將黃金兩端接觸緊靠,透過集中的高溫火燄,促使兩端同時熔解並熔化結合在一起,這種現象稱「走水」。相較其它金屬如銅,被火燒後表面即刻產生氧化層,氧化薄膜反倒成了隔離層,令金屬銅彼此無法熔化溶合。

「走水工法」另可延伸出「走水珠工法」。花形金飾上的蕊芯,即是以高溫火燄熔化金線凝結成圓潤光亮的小金珠。此外還有「炸珠工法」,將金線剪細段,均置於木炭上,以火燒熔凝結成小金珠顆粒,再篩揀等大顆粒密佈於器物上,以焊藥接合成為器物表面裝飾紋理,金珠鋪面又稱「聯珠紋」或「魚卵紋」。

挑戰【2017囍福結婚金飾國際設計大賽】,奪得大獎1公斤黃金!更多的黃金工藝資訊,敬請關注臺灣珠寶藝術學院Line粉絲專頁』https://line.me/R/ti/p/%40jart,詢問索取免費參賽資料光碟!包含「活動規則、金飾賞析、設計思維,金飾製造工法簡介」等內容。

LineQR

105年《乙、丙級金工技術士檢定》最新公告

為幫助有意報考勞動部「技術士技能檢定─乙級金銀珠寶飾品加工」之民眾,臺灣珠寶藝術學院特將歷屆學科試題彙整,歸納分成「製圖規範、材料性質、作業須知、檢驗標準、安全措施、職業素質」六大類項,俾利報考民眾研讀。【2015乙級學科試題修訂版】每本酌收印製工本費100元,歡迎洽蔡主任art@jart.org.tw詢問索取。

105年度技術士技能檢定報考資訊

●報考職類:14600《乙級/丙級》金銀珠寶飾品加工。
●簡章販售期間:104/12/16(三)─105/1/14(四)。
●報名日期:105/1/5(二)─1/14(四)。
●學科測試日期:105/3/20(日)。
●術科測試日期:約6月(考前一週寄發准考證)。
●簡章下載網址:https://dl.dropboxusercontent.com/u/110535977/105Perspectus.pdf
●購買簡章及報名書表請依下列方式辦理:
*少量購買:於販售期間至全家便利商店、萊爾富便利商店、OK超商購買。(目前販售的技能檢定簡章有二種,白色包裝為技能檢定,咖啡色牛皮紙包裝為即測即評及發證技能檢定,購買時請特別留意)
*大量或少量購買:發展署技能檢定中心技能檢定服務窗口、臺北市職能發展學院、各縣市簡章販售點或洽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技能檢定專案室(販售期間可電洽05-5360800詢問或逕至試務資訊網站http://skill.tcte.edu.tw查詢)

乙級金銀珠寶飾品加工-歷屆學科試題參考

全國技術士技能檢定─「乙級金銀珠寶飾品加工」
歷屆學科試題參考
  為輔助有意報考勞動力發展署「全國技術士技能檢定─乙級金銀珠寶飾品加工」之民眾,臺灣珠寶藝術學院特將歷屆學科考題共486試題彙整歸納分成:「製圖規範、材料性質、作業須知、檢驗標準、安全措施、職業素質」六大類項,俾利報考民眾研讀,免費提供【2014乙級學科試題修訂版】歡迎洽蔡主任art@jart.org.tw索取
《考試快訊》全國技術士技能檢定─金銀珠寶飾品加工
104年度第一梯次報名日期:104/01/06(二)至104/01/15(四)
104年度第一梯次簡章及報名書表發售期間:103/12/30(二)至104/01/15(四)。
※注意!僅「第一梯次」檢測金銀珠寶飾品加工職類。乙級檢定錯過再等明年!
104年度全國技術士技能檢定簡章已開放線上閱讀版本!!
如需購買簡章及報名書表請依下列方式辦理: 
● 少量購買:於販售期間至全國之全家便利商店、萊爾富便利商店、OK超商購買。
● 大量或少量購買: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中部辦公室技能檢定服務中心、臺北市職能發展學院、各縣市簡章販售點(販售期間可電洽05-5360800詢問或逕至網站查詢,網址http://skill.tcte.edu.tw/)或洽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技能檢定專案室。

銀粘土,並非珠寶工藝主流。

   「銀粘土」主要成份為「999純銀粉末(約2500目~3000目)+助溶劑(助溶劑的品質與數量決定燒製的溫度)+水性黏合劑(黏合劑的品質與數量直接影響收縮率和乾燥速度)」。
  「銀粘土」十分容易造形,且無毒性,經過電窯爐燒製後,有機質會完全燃燒蒸發而成99.9%的純銀,所製作的成品質感與傳統銀製品無太大差異。銀的熔點為961度,由於純銀粘土添加了助溶劑,僅需在750度至850度之間,就可以燒結成功,超過850度很容易融化,仍須視作品大小而定。
  「銀粘土」同樣可與「合成寶石、陶土、銅、琉璃」等物質,多元媒材的結合搭配,讓創作的空間更寬廣,通常不適合搭配貴重寶石,銀粘土製品歸類為飾品,並非珠寶首飾。技法主要以DIY捏製為主,操作十分簡易宛如紙粘土,沒有太大的施作安全疑慮,或者需要複雜及特定的工具與技術輔助,因此非常適合作為「金屬工藝」的推廣體驗素材,輕而一舉的圓了金工夢。
  常有民眾問道,「銀粘土」能否夠製成珠寶首飾?其實在專業的珠寶首飾加工過程中,使用「銀粘土」的比例是微乎其微。主要是銀粘土發明得比較晚,且價格昂貴,加上捏製成形的「粘土特性」質地並不夠精緻,並無法製造出極微精準的造型,老練的金工師傅,通常會直接選擇「蠟雕」或「軟蠟」為材的打模加工方式處理,所以銀粘土在「珠寶產業」的實際使用機會偏低,甚至可以說幾乎不採用。
  然而,銀粘土卻是「金工DIY」體驗活動的寵兒。一般而言,通常民眾並不太容易擁有一個成熟的條件或環境,給予其從事或參與「首飾製造」的創作機會。藉由「銀粘土工藝」,老少皆宜,均可以DIY親自動手做,以輕鬆、快速的方式,創造出一件自己製作的銀飾品,擁有相當滿足的參與感,只是體驗「銀粘土」索價不斐。

金工技法:炸珠工藝

將等距的純金細剪成小線段,均灑於木炭上,以火燒熔凝結成圓珠狀,再篩揀顆粒等大者,密佈於金屬胚上燒焊接合,成為器物表面的裝飾紋理,又稱「聯珠紋」或「魚卵紋」。


影片來源:Cartier
炸珠為何需要置於木炭上燒熔,目的在於利用炭灰墊底,支撐起凝結的金珠,使顆粒得以形成完整的圓球狀。高純度的金燒熔不致產生氧化現象,因此純金可以不需要依靠焊藥,便可直接將兩端熔解接觸而接合,這種熔解又不致於產生氧化層的現象稱之為「走水」,炸珠就是應用這樣的金屬特性產生。除高成色的純金或純銀可以施作,其他如銅、鐵、錫等金屬,因為燒熔後表面即產生氧化層包裹,金屬特性不利於走水而熔解凝結成珠,並無法用來施作炸珠工藝。

金工技法:錘鍱工藝

錘鍱工藝

    錘鍱工藝的施作是應用金屬延展特性,將金屬塊錘敲展開呈片狀,然後按照器形及所需圖形紋飾雕製大體模型,輔助模型通常以硬木質雕刻而成,再將金片披靠在模型上,錘壓高低塑造起伏,圖樣雛形大體因此浮出顯現,再施作鏨花工法,以松膠輔助固定鏨刻圖紋細部紋理和強化輪廓曲線,最後依照圖紋外輪廓邊緣鋸下,焊接在器物上,造成在完整平滑的器表上浮貼一處精雕細琢的金屬圖樣,稱為「錘鍱」。

    工藝家喜愛選擇與器胎不同的金屬製作錘鍱,應用色澤差異為器物增添豐富色相變化。許多金屬器物表面隱起浮貼的圖形,可能即是以錘鍱工法製作,錘鍱多用於製作輔助性裝飾圖形,故多半面積較小。

金工技法:鎏金工藝

鎏金工藝

    鎏金是最常見的佛像表面處理工法。將金溶解於水銀(汞)與金融合成「金泥」狀,取出金泥塗於金屬胎表面,加溫使水銀揮發消失後,獨留金附著於胎體表面,即所謂「鎏金」。加工過程須施作加熱方式,因此又有「火鍍金」或「火燒金」之稱。

    鎏金工藝大致步驟:1.製作金匙:將銅棒前端錘扁略翹成匙狀,打磨拋光沾滿水銀後晾乾備用。2.製作金泥:將黃金碎片置入水銀中熔解混合後,倒入皮革布瀝去多餘水銀,形成濃稠的黃金與水銀混合物—「金泥」,隨即將金泥以冷水封存置放,用意以水隔離空氣避免水銀蒸發。3.抹金:用金匙沾起金泥,再沾鹽、礬等量混合濃液,將其勻塗抹在銅胎上。再以細刷沾濃鹽礬混合液,刷勻金泥後晾乾。4.開金:古代多以無煙木炭烘烤加溫抹金部位揮發水銀,促使金質緊貼銅胎表面。5.壓光:用硬度較高的物質如瑪瑙或玉石,對表面施作壓抹而光滑;在抹金表面反復拋壓,除了使金更加光亮外,推壓另可使金硬化,增強耐久之作用。

    古代所謂「鎏金佛」大致規範指向以青銅為胎體的佛像,因此又泛稱為「金銅佛像」。值得一提的是,除了金屬材質外,其他如:玉石、竹木、牙角等物質所雕製之佛像,表面亦可施作鎏金工藝,仍以鎏金稱謂,但胚體材質有所出入。

金工技法:點翠工藝


點翠工藝

點翠工藝是中國一項傳統的金銀首飾製作工藝。它是首飾製作中的一個輔助工種,起著點綴美化金銀首飾的作用。

翠,即翠羽,翠鳥之羽。點翠是我國傳統的金屬工藝和羽毛工藝的完美結合,先用金或鎏金的金屬做成不同圖案的底座,再把翠鳥背部亮麗的土耳其藍色的羽毛仔細地鑲嵌在座上,以製成各種首飾器物。

據說,翠羽必須由活的翠鳥身上拔取,才可保證顏色之鮮豔華麗。翠羽根據部位和工藝的不同,可以呈現出蕉月、湖色、深藏青等不同色彩,加之鳥羽的自然紋理和幻彩光澤,使整件作品富於變化,生動活潑。

雖然沒有寶石的炫亮華麗,但是點翠製成的飾物,自有一種艷麗拙樸之美,體現了東方飾品注重細節,講求工藝的精細、含蓄之美。

製作工藝

點翠工藝製作出的首飾,光澤感好,色彩艷麗,而且永不褪色。它的製作工藝極為繁雜,製作時先將金、銀片按花形製作成一個底托,再用金絲沿著圖案花形的邊緣焊個槽型,在中間部分塗上適量的膠水,將翠鳥的羽毛巧妙地黏貼在金銀製成的金屬底托上,並順應翠羽紋理接合無縫,形成吉祥精美的圖案。這些圖案上一般還會鑲嵌珍珠、翡翠、紅珊瑚、瑪瑙等寶玉石,越發顯得典雅而高貴。

點翠的羽毛以翠藍色和雪青色的翠鳥羽毛為上品。由於翠鳥的羽毛光澤感好,色彩艷麗,再配上金邊,做成的首飾佩帶起來可以產生更加富麗堂皇的裝飾效果。後來,也由於不忍傷及鳥類而在清末民初出現以景泰藍或是點綢子、點專用紙來製作取代。當然,從純工藝的角度看,兩者差距是顯而易見的。現在生產的點翠首飾,採用均為替代品。懂得點翠工藝的人已經很少了。

歷史發展

自古的帝王服裝王后的鳳冠,就採用翠鳥鳥羽作為裝飾,經歷漫長歲月仍是鮮豔閃亮。所以,羽毛點翠工藝這項傳統的金銀首飾製作工藝在我國流傳久遠,其工藝水平不斷提高,發展到乾隆時代已達頂峰。由於翠鳥已是國家保護動物,目前生產的點翠首飾,應屬替代品。而點翠工藝也日漸式微。這種中國傳統的首飾製作工藝,正漸漸的淡出人們的視線。

翠鳥_1~1.JPG

點翠原料

翠鳥,又叫翡翠。它全身翠藍色,腹面棕色,平時以直挺英姿,棲息在水旁,很長時間一動不動,等待魚蝦游過,每當看到魚蝦,立刻以迅速兇猛的姿勢,直撲水中,用嘴捕取。有的時候,還可以看到它鼓翼飛翔距離水面57米,好像懸掛在空中,俯頭注視水面。翠鳥的巢常築在田野堤岸的沙土中,掘成隧道,深為60厘米左右。翠鳥的翠羽由於折光緣故,翠色欲滴、閃閃發光,翠鳥因此而得名,也正因這綺麗奪目的羽毛而美名遠播。

仿點翠

翠鳥羽毛鮮藍光澤,再配上金黃閃閃的邊緣,藍橙互補色對比強烈,襯托古代仕女烏黑如雲的秀髮,猶如幽幽湖水上點點靈動的浮光魅影。然而翠鳥嬌小,羽毛柔細,即使製一朵精巧的頭花,卻要犧牲許多美妙的小生靈,因此後世出現了多種仿點翠的飾品。

仿點翠一般常見有孔雀羽的,這樣的飾品基本都是戲裝,很好分別,羽枝粗軟,胎體一般輕薄,整體做工不會很好,一般也不會有很好的保存,孔雀羽的防水性遠不如翠羽,遇濕氣就會起翹鬆脫掉落,另一種是民國時期比較常見的藍色進口粗紋紙,這種紙比較厚,也有一定的防水性,可作為替代品,因為翠羽難得,而且用紙張黏貼的難度要比黏羽毛簡單容易得多,還有就是藍色的顏料,這幾種在市場上細心一點還能見到。雖然這些廉價的仿製品不能於珍貴翠羽製成的飾品媲美,但卻從另一方面表現出人們對點翠飾品的喜愛。